En / /

空气颂

贝臻雅
作曲/音乐艺术总监

生于1987年,曲风获英国广播公司赞誉为「富戏剧性而激情澎湃」。曾为世界各地的顶级交响乐团、合唱团、乐团和独奏家创作,作品曾在伦敦南岸中心、卡内基音乐厅以至北极圈地区演奏。2018年获古根汉姆基金奖,曾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英国广播公司世界新闻频道、法国广播电台、德国之声等出现。2017年荣获英国皇家爱乐协会作曲大奖,作品针砭时弊,探讨金融危机、俄罗斯边境条约等社会议题。拥有牛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茱莉亚音乐学院和锡耶纳音乐学院颁发的学位。

伍韶劲
视觉艺术总监

跨媒体艺术家,擅长概念式、场域为本的创作,以光影、声音等非物质媒介,让观众注意每每被忽略的事物。近作包括《二十五分钟后》,把电车改造为「流动暗室」;还有《大禹之后》,将体积达40个标准游泳池的地下蓄洪池化为艺术场域。作品曾于多个著名场地展出,包括法国庞比度中心IRCAM音乐研究所、意大利罗马现代艺术美术馆、南澳当代美术中心、加拿大InterAccess电子媒体艺术中心、日本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广州三年展、上海世博会里尔欧洲馆、外蒙古地景艺术双年展等。

张慧婷
策划

从事白墙以外的艺术创作,主要在公共空间及不同社区策划过程为本的项目。她把「策划」(curate)视为「关怀」(care),以艺术作为媒界,思考怎样存在于这个世界。近期项目包括在大帽山川龙的社区艺术计划《邂逅!山川人》、与南韩庆州家庭合作的公共艺术项目《Haneure Byeolttagi》、于「油街实现」探讨可持续生活的《如果我们还有空间》。

黄子珏
技术总监

布景及录像设计师,合作单位包括全剧场、香港舞蹈团及其儿童、青少年团等。除了舞台项目,亦活跃于不同类型的制作,糅合专业技术与创新思维。近年监督的制作包括《二十五分钟后》(伍韶劲)、《邂逅!老房子》(林岚 X 三栋屋博物馆)。

徐伟康(大宝)
舞台经理

先后完成香港城市大学专上学院应用日语副文学士、香港演艺学院舞台及制作艺术学士课程。近年以制作经理、技术顾问及舞台监督身份参与多个本地制作,包括《大禹之后》、《月台》(伍韶劲跨媒体作品);《我要高飞》、《FLOOD》(香港青年艺术节);《肖像曲》(orleanlaiproject);《舞.师》(杨春江);香港比舞2020;《我们之间》(「赛马会艺坛新势力」艺术行 X 南丰纱厂)等。2019年创办「小凤制作」,提供各类型舞台制作、管理及技术支援服务。

何德贞
执行舞台经理

热爱表演艺术,游走于舞台、后台与观众席。「香港舞台设计公司」及「哈哈哈舞台概念乐团」活跃分子。现为自由身艺术统筹及执行舞台监督。

李智伟
灯光设计

以舞台设计师身份活跃香港舞蹈界。早年有幸加入城市当代舞蹈团技术部,遇到不少对日后影响深远的人和事。现在处于被动但专精的事业阶段,希望在大时代的洪流中保持清醒,坚持做自己以后会记得的作品。近作包括《大禹之后》和《关于海的歌》(伍韶劲跨媒体作品)、《Almost 55乔杨》(城市当代舞蹈团,周书毅)、《观.影:城市舞画》(苏.希利)、《灵灵性性—天体乐园2011》(杨春江)、《蓝舞》(梅卓燕、李镇洲)、《无用》(王荣禄、周书毅)、《火柴人》(广东现代舞团,桑吉加)等。

娄进明
声音系统设计

2012年毕业于香港演艺学院,主修音响系统设计,在剧场音响系统设计和优化方面拥有超过10年经验。曾与香港话剧团、一路青空、香港艺术节、香港迪士尼乐园、澳门永利皇宫和新濠影汇等合作超过100场演出。曾担任「澳门农历新年花车巡游汇演」主要舞台的音响系统首席工程师(2017、2018)、香港艺术节制作主任(2019–20),负责统筹30多个国际演出的声音、灯光和舞台效果。

治奥凡尼.圣蒂尼
声音工程

作曲家兼钢琴家,在程式设计、电脑音乐和声音处理方面经验丰富。获香港浸会大学音乐博士学位,致力研究新兴技术(扩增及虚拟实境)在音乐创作及表演的应用。曾制作多个软件,供多媒体及实时音像处理所用。现为香港城市大学研究助理,讲授「机器学习」及Python课程。

史葛.狄尔
作词

美国作家。《空气颂》是他与贝臻雅合作的第六个项目。

文浩贤
服装设计

香港出生及长大。先后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纺织及服装学系、香港浸会大学视觉艺术院,现正修读英国布莱顿大学设计史及物质文化文学硕士课程。学术研究专注于物件与空间的意义重塑、物件作为人类生存证据的形式,以及寻常物件的美学。创作藉衣物套取人于生活中残留的生命痕迹与私密情感,以寻回物件在极端资本主义下所失落的本质。作品曾于多地展出,服装系列《纯真博物馆》及《向田邦子的情书》分别入围2016及2018年香港青年时装设计家创作表演赛。曾任服装设计师、造型师、电影服装助理及文化编辑……还是觉得为自己喜欢的人做衣服最快乐。

梁棨豪
项目经理

毕业于香港大学文学院,曾在传媒行业工作,现从事艺术行政。曾策划社区艺术项目《故事驿站》(2018)、探索可持续生活的《如果我们还有空间》(油街实现,2020);亦为《邂逅!山川人》(2018)在地艺术小队成员之一。

姚铭珊
场地经理

珠宝设计师。赴欧洲进修手工珠宝技术后,发现古老的珠宝制作手法原是艺术。以土生土长的香港人身份,演绎欧洲传统技巧。除了珠宝设计外,近年也参与文化艺术活动的筹划工作,在不同范畴中感受艺术的疗愈,并在过程中激发创造力。

郭霭仪
录像统筹

生于香港,毕业于香港大学,双主修比较文学与媒体及文化研究。现从事艺术文化项目统筹与影视制作及发行。监制作品《积云》入选法国克莱蒙费宏国际短片影展、台湾南方影展等多个海外影展,并荣获「第23届ifva香港独立短片及影像媒体比赛」银奖,以及第11届鲜浪潮公开组最佳编剧奖。之后连续数年监制香港电台外判剧集,包括《狮子山下2017:伯大尼》、《狮子山下2018:定风波》和《新导演放映室:在河畔》。

生活用纸
录像制作

摄影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和使用的媒介。生活用纸相信最美的摄影作品要在纸张上呈现,因而命名为「生活用纸」。创立于2009年,专注关于镜头的创作,从摄影到录像,近年更涉猎虚拟实境。当代艺术除了展示重要一刻,良好的记录及再呈现同样不可或缺;生活用纸遂一直以专业和艺术视点,为不同的艺术及表演团体留下印记。

潘明伦教授
指挥

首届孔宪绍博士音乐教授,现为香港浸会大学协理副校长(跨学科研究),身兼浸会大学交响乐团及香港巴罗克室乐团音乐总监,亦为香港人文学院院士。

潘教授是杰出的指挥家,常于全球各地的重要场地演出,包括美国纽约卡内基音乐厅、俄罗斯格林卡卡佩拉音乐厅、北京国家大剧院等;又替国际知名的乐团担任客席指挥,如莫斯科爱乐乐团、圣彼得堡爱乐乐团、西南德爱乐乐团等。曾任美国印第安纳州伊凡斯维尔大学的歌剧总监、美国伊凡斯维尔巴赫古乐团的音乐总监、意大利罗马歌剧节的副指挥,以及英国哈拉克斯顿音乐节及曼克顿香港音乐节的艺术总监。

林浩恩
副指挥

香港儿童合唱团(「香儿」)旧生。毕业于美国西敏寺合唱音乐学院硕士课程,主修合唱指挥。现为香港浸会大学音乐系客席讲师,指挥香港浸会大学合唱团。先后以指挥及伴奏身份随「香儿」前往内地、葡萄牙、澳洲、爱沙尼亚及芬兰交流演出,更曾参与「香儿」驻团作曲家何崇志博士作品《功夫》及该团50周年主题曲《我要学唱歌》的世界首演。同时于香港声蜚合唱学院担任指挥、合唱团员及键盘手。2018年暑假前往瑞士,联同格林美得奖男高音保罗.冯力斯于第一届「国际博斯维尔暑期合唱节」任教。

孙明慧
副指挥

合唱指挥、女高音及音乐教育家。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其后获奖学金赴美国西敏寺合唱学院修读硕士课程,主修合唱指挥并以优异成绩毕业。留美期间曾任格林美奖提名指挥占士.佐敦博士之助理指挥,并与费城乐团、纽约爱乐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等合作演出。

香港儿童合唱团(「香儿」)旧生,现为该团艺术统筹与中级/高级组指挥,并随团前往内地、澳洲、爱沙尼亚及芬兰交流演出,如由欧洲合唱协会主办的奥地利合唱节Europa Cantat和澳洲Festival of Voices合唱节。曾为电影《热血合唱团》、「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文艺晚会」、「善心满载仁爱堂」、「万众同心公益金」、「林一峰与香港中乐团」音乐会等演出担任合唱指导。

保罗.海利
声音剧场指挥

希力亚合唱团、声音剧场等知名艺团的创团总监,现任哥本哈根新艺术合唱团首席指挥,专业涵盖歌唱、指挥及音乐文类撰写。著作包括研究帕艾特、史提夫.利殊的专书,以及多部合唱音乐选集,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曾在加州大学圣塔克鲁兹分校和戴维斯分校任教,并于1996至2003年间担任印第安纳大学早期音乐学院的院长。2006年,获授大英帝国官佐勋章,以表扬他对合唱音乐的贡献。2007年,获得爱沙尼亚白星勋章,与爱沙尼亚爱乐室乐合唱团合作的唱片亦荣膺格林美最佳合唱唱片奖。2008年,获任命为爱尔兰室乐合唱团的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并于2009年获邀至葡萄牙成立新的波尔图音乐厅合唱团。2010年,凭借《卖火柴的小女孩受难曲》二度赢得格林美奖。2013年,获丹麦女王陛下任命为丹纳布罗格勋章骑士。

声音剧场(丹麦)
演唱(全像投影)

由英国指挥家兼艺术总监保罗.海利创立。2010年(剧场成立20周年)凭著《卖火柴的小女孩受难曲》荣获格林美奖;2013年获提名北欧理事会音乐奖。演唱的乐曲涵盖佩罗定、道兰、布克斯特胡德和莫扎特,以及当代名家帕特、萨丽亚诺、里奇、古麦逊.贺姆格兰和史托豪森的作品。曾与世界顶级乐手合作,并在马德里皇家剧院、林肯中心、卡内基音乐厅、巴比肯中心、伦敦国王艺文中心、易北爱乐厅和悉尼歌剧院等著名场地献唱。推出近40张唱片,歌曲曾出现在电影《罗马浮世绘》、《好事待续》和《天煞异降》。2019–22年的委约制作包括米高.哥顿(美国)、亚兰格.格斯特罗姆(格陵兰)、海伦娜.杜妃(爱沙尼亚)、森尼夫.拉斯穆森(丹麦)、柏保路.奥迪斯(阿根廷)和约翰.阿当斯。获丹麦艺术理事会、霍尔拜克自治市及奥古斯丁基金会赞助。

香港儿童合唱团
演唱

香港儿童合唱团(简称「香儿」)成立于1969年,为香港首队儿童合唱团,并为注册非牟利慈善团体,多年来积极推动艺术培训,为香港音乐及文化界培育不少人才。现时「香儿」是世界上人数最多、组织最庞大的儿童合唱团,拥有超过5,000名团员,更发展成为一个多元儿童艺术团体。

作为本港最具代表性的儿童合唱团,「香儿」经常在香港的历史性时刻演出,包括1997年香港政权交接仪式、1998年香港国际机场开幕典礼、2009年东亚运动会开幕礼,并多次参与回归文艺晚会及活动。2020年凭举办「2019亚太合唱高峰会」获「第十四届香港艺术发展奖」艺术推广奖。

陈美娟
舞蹈

毕业于香港演艺学院,主修现代舞,获艺术(荣誉)学士学位,在校期间获多项奖学金。现为自由身舞者及导师,主要演出包括由英国国家芭蕾舞团主办的「天鹅之旅──舞蹈及文化交流计划」上海世博会表演、新视野艺术节《萨满与精灵》。其他演出包括《菁华的空虚》(装置艺术)、《互动舞蹈剧场:抱「泡」老老》及《舞蹈剧场──舞包山》(社区文化大使)、《B612星空奇遇》(第九届中国国际青年艺术周)、《界限.街道图:流动边界》(香港节2019──艺汇上海)。

李嘉雯
舞蹈

2004年毕业于香港演艺学院,主修现代舞,获得艺术(荣誉)学士学位。现为自由身舞者,积极参与本地及国际制作,曾合作的艺术家及团体计有邝韵仪、庞智筠、梅卓燕、陈敏儿、陈志桦、黄大徽、黄静婷、邱加希、卢敬燊、伍美宜、颜颂然、不加锁舞踊馆、新约舞流;周怡(台湾)、高嘉莹(台湾)、艾达.雷查(马来西亚)、Namstrops(日本)、艾曼纽.汀(法国)、黄炜丹(英国)、罗雅诗(西班牙)、佘载恩(澳洲)、罗杰.贝尔曼(美国)、曼努尔.佩勒姆(罗马尼亚)等。

许嘉俊
舞蹈

2014年毕业于香港演艺学院,获艺术(一级荣誉)学士学位。在校期间获亚洲文化协会及香港赛马会奖学金,参加美国舞蹈节、维也纳国际舞蹈节。毕业后加入香港芭蕾舞团,并开始编舞,于2015-16年间创作了《Panta Rhei》和《Re...》;又为香港赛马会音乐及舞蹈基金得奖者协会的成立,编创兼演出《当痛,你爱》。2017年成为自由身舞者,参与无伴奏合唱剧团「一舖清唱」《石坚》的重演。其后成为丹麦舞蹈剧场和德国符兹堡剧院的舞者。留德期间创作了《1 to 1》和《Portrait Me》,后者在德国纽伦堡独立编舞创作平台Raw & Polished公演。

廖向民
舞蹈

2008年毕业于香港演艺学院,主修现代舞,2006年获奖学金赴广州参加广东现代舞周。现为自由身舞者,曾合作的团体包括动艺、香港舞蹈团、不加锁舞踊馆、多空间、春天舞台、东边舞蹈团、香港戏剧协会、自由对位等。参与演出包括《翻天覆地》、《界限.街道图》、《寻找许仙》等。近期编舞作品有《变》、《重复》、《蜕》等。

卢敬燊
舞蹈

2015年毕业于香港演艺学院,主修现代舞,2017年在伦敦当代舞蹈学院修毕舞蹈硕士课程。现为自由身舞者,曾合作的香港、海外艺术家和舞团包括罗雅诗(西班牙)、Clod Ensemble(英国)、Neon Dance(英国)、Philippe Blanchard(法国)、Panorama Dance Theatre(瑞士)、多空间、邱加希、盘彦燊等。

伍美宜
舞蹈

从小接受芭蕾舞训练,2014年毕业于香港演艺学院,主修现代舞,获艺术(荣誉)学士学位。现为自由身舞者、编舞及导师。2017年获艺术发展局资助,与李嘉雯合作自编自演《你我相对多么远》。2014年于东边舞蹈团《炫创者2》发表作品《不确定性中循环》。曾合作的艺术家包括Dana Katz(以色列)、罗雅诗(西班牙)、阮日广(越南)、Vanessa Voskuil(美国)、黄炜丹(英国)、梅卓燕(香港)等。近期演出包括《飞飞旅游爸》(蓝嘉颖、黄汉梁)、城市当代舞蹈团《舞人习作2019》〈橘欲都市〉(陈俊玮)、《我们的海》(小息跨媒介创作室)、《亲密》(orleanlaiproject)、「风平草动」系列《乐园(终章)》、《炫舞场》(香港艺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