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藝術節
跨界合作、培育新銳、委約新作、海外拓展──是新視野藝術節今年致力開拓的四大範疇。踏入第九屆的藝術節經過兩年耕耘,精挑細選了一系列為觀眾帶來嶄新藝術體驗的佳作。


突破成規,擴闊以至推翻大眾對於「藝術」的定義與想像,一直是我們的目標之一。今年的開幕節目《幻之森》雲集舞蹈、視藝、 音樂界的世界級精英,包括韋恩‧麥奎格、奧拉弗‧艾里亞森、Jamie xx,把文學、雕塑、建築、空間設計等元素與表演藝術共冶一爐 。跨界合作是當今藝壇一大趨勢,全球首個水底樂團「音與樂之間」呈獻《馭水之音》,視聽創作與精密科研緊密結合, 展現前所未聞的異色美學。舞劇《癲鵝湖》 摒棄古典芭蕾的唯美主義,為弱勢社群發聲,緊貼當代社會脈搏。 同樣,首位普立茲音樂獎華人女性得主杜韻以藝術作為社會的探熱針,新作《天使之骨》融合歌劇、室樂、搖滾、卡巴萊歌舞等, 聚焦發達國家的人口販賣問題。《碰上碰》由兩位活躍於國際舞壇的亞洲舞者,就著傳統與當代、身心靈各方面進行深入對話。 師承二十世紀四大戲劇家之一的葛托夫斯基的湯瑪斯‧李察斯,則徹底打破舞台與觀眾之間的隔閡,誠邀觀眾作客, 感受人與人之間被遺忘的連繫。享譽國際的譚盾重臨新視野,新作《慈悲頌》破天荒以敦煌史詩形式,演繹莫高窟壁畫記載的佛典故事, 彰顯平等、奉獻等普世價值;從藝術、文化、信仰而言, 在在展示嶄新、寬廣的視野。

自2014年開始,我們參照微型藝術節(micro-festival)的模式,於新視野藝術節期間推出「微藝進行中」, 在大型舞台演出以外,增添一系列富有機動性及即興互動色彩的小型節目。微藝主張多元, 卻比一般微型藝術節更注重節目的原創性與探索精神,希望一新耳目之外,能夠為大眾帶來啟發。

今年微藝的規模比往年更大,堪稱真正的「節中節」, 個性越見鮮明。以往大部分節目均來自海外,今年十二個節目之中,我們委約本地年輕新銳炮製了九個新作, 其中《南音味自慢》— 現代古韻和《嘻哈絕倒街頭》 更由藝術節撮合海外及本地藝術家共同創作演出。

另外,微藝亦是藝術節培育本地人才、積極支持他們大膽創作及持續創作的平台。今年,藝術節委約香港編舞家楊春江夥拍郭氏功夫金龍醒獅團創作了全新的當代多媒體實驗「獅劇」《千里走單騎》,概念始於2016年微藝的小型戶外演出《當代宗獅》。除了在香港演出,我們亦致力協助藝術家爭取海外演出機會,藉此推廣香港藝術及擴闊藝術節的深度和寬度。

今年,藝術節再創新猷,與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合辦「雙城開評:滬港藝評深度交流計劃」,讓港滬學生和青年藝評人透過互訪觀戲和評論作深度交流;我們並透過觀眾拓展辦事處的「高中生藝術新體驗計劃」,把藝術節帶入學校,全方位推廣藝術評論與欣賞。 期待各位以開放的態度盡情投入,與我們一同開拓新視野,並在日常生活裡面,發掘更多不一樣的可能性。

張國偉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藝術節辦事處高級經理

Book
回到最上
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