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 /

威尼斯石頭記

59製作
導演/設計/動畫/虛擬實境呈現

獲獎無數的設計工作室及製作公司,總部設於倫敦及紐約。理念是「設計始於故事」──致力以創新的設計與方式,述說原創故事。

由設計師、作家、導演、建築師、動畫師、視覺藝術家和技術人員組成,創作涵蓋不同範疇──由建築投影到展覽設計、虛擬實境體驗、劇場設計以至藝術裝置,團隊利用設計講述令人難忘的故事。

榮獲奧利弗獎和東尼獎,代表作包括2012年倫敦奧運會開幕典禮的影像設計;風靡全球的《戰馬》;《大衛寶兒是》特展的設計及創作指導;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慈善晚宴的裝飾概念設計(安娜.溫特主持)。在里奧.華納、馬克.格爾默、洛桑德.艾斯頓、李察.斯蘭尼和安娜.占美遜,以及紐約分部的本.皮爾斯幾位總監帶領下,「59製作」為舞台表演和現場節目提供世界級設計,是實現創意和科技意念的不二團隊。

為世界知名場地製作戲劇作品長達十年,計有英國國家劇院、皇家宮廷劇院、大都會歌劇院、薩爾斯堡音樂節;近日將著名地標化為公共藝術作品,備受矚目,例如替悉尼歌劇院、古根漢美術館、紐約聯合國總部設計的投射影像。

2017年開始構思及製作自己的劇場作品。保羅.奧斯特的《玻璃之城》為首部大型製作,在曼徹斯特HOME及哈默史密斯歌劇院上演,反應熱烈;團隊再接再厲,製作《看不見的城市》,先後於曼徹斯特國際藝術節及布里斯本藝術節上演,今後將全球巡演。多部虛擬實境創作亦屢獲殊榮,包括憑藉《格倫費爾:我們的家》贏得謝菲爾德紀錄片節觀眾票選獎、「英國箭獎2019」銀獎;《戰地名信片》則獲選參加美國「西南偏南2019」電影節,並贏得雨舞電影節最佳英國體驗獎。

邵志飛
動態捕捉

自60年代,邵志飛教授一直是新媒體藝術的領導者,創作成果豐碩,在世界各地展示並廣獲讚譽。他率先在創作中運用數碼媒體技術,在虛擬及擴增實境、沉浸式可視化環境、文化遺產數碼化、互動敍事各範疇,均樹立典範。主要作品包括《可讀的城市》(1989)及《金色之犢》(1995);並策劃大量重要展覽如《未來電影》(2000)及《所見即所得》(2019)。

邵教授為香港城市大學媒體藝術講座教授,以及互動媒體電算應用中心總監。曾擔任城大創意媒體學院院長(2009-16)、德國卡爾斯魯厄藝術與媒體中心創辦總監(1991-2002)、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iCinema互動電影研究中心聯合創辦總監(2003-08),現為北京中央美術學院及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客座教授。

邵教授獲獎無數,近年獎項包括澳洲研究理事會聯邦基金(2003)、日本岐阜市織部賞(2005)、加拿大藝術與科技學會終身成就獎(2014)、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節「媒體藝術灼見先驅」金尼卡獎(2015)、國際電算學會電腦圖像及互動技術專業組(ACM SIGGRAPH)傑出藝術家終身成就獎(數碼藝術)(2020)等。

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
動態捕捉

創意媒體學院為亞洲首家同類型院校,致力培育新一代的跨領域藝術家和創意媒體專才,推動香港、內地乃至海外的創意產業帶來新意念與技術。逾二十年的發展與成長,學院依舊擁護和推進創校目標,成為專業領域中的先導者。學院學生接受攝影、動畫、電影、互動媒體、遊戲、裝置藝術及數碼媒體藝術等眾多範疇的培訓。在藝術與科技之間築起橋樑,打破傳統與新媒體之間的界限。院上的教學團隊招募自五湖四海,更是該領域舉足輕重的藝術家及研究人員。學院畢業生在相關行業有著亮眼的就業成績,現超過九成畢業生以獨立藝術家和專業人士的身份,活躍於各創意產業──電影、電視、廣告、出版和媒體製作等,當中更有不少憑藉創新技術與創意,奪得多個本地及國際獎項。

洛麗塔.查克拉巴蒂
劇本

多次獲獎的劇作家及演員。著作包括《少年Pi的奇幻漂流》劇場版,至今勇奪8項大獎,2021年將於倫敦西區再度上演;視野宏大的《看不見的城市》;讓她獲選為倫敦標準晚報獎、劇評人劇院獎最具潛質劇作家的《紅絲絨》;以及即將公演的《更加冷靜》。此外亦策劃《最偉大的財富》(老域劇場),並撰寫獨白。舞台演出包括簡尼夫.班納執導的《王子復仇記》,飾演皇后葛楚特,與湯姆.希德斯頓合演;《芬妮與亞歷山大》及《自由發布》;電視演出包括《臨時空缺》、《人盡可醫》、《貝奧武夫》和《化身博士》、《里維埃拉》、《刑案偵訊室》、《罪有可辯》,以及即將播放的《時光之輪》和《守夜》。

史迪.拉比.徹卡奧維
編舞

要形容徹卡奧維,三言兩語難以說清──編舞家、歌劇導演、舞者、作曲家;法蘭德斯皇家芭蕾舞團、伊士曼藝團藝術總監;沙德勒之井劇院駐院藝術家。渴求與他人合作的「天性」可謂深植在他的藝術基因中,著名的聯合創作有《經文》(少林僧侶及雕塑家安東尼.葛姆雷)、《沙丘》(瑪莉亞.柏希斯)、《零度》(艾甘.漢)及《章節》(柯林.鄧尼)。其他創作包括《剛果的季節》、《戰場後遺症》、《冥王星》及《王子復仇記》。獲獎無數──兩項奧利弗獎、英國藝評人全國舞蹈獎「傑出男舞蹈員(現代)獎」、歐洲戲劇獎「劇場現實獎」,足證其作品風格豐富多元。

蘭伯特舞蹈團
演出指導

我們相信,讓有才華、有膽識的人去啟發更多人,就是賦予他們改變世界的力量。作為全球最多元化的舞蹈團之一,我們編創令人驚嘆、敢於冒險、活力充沛、正中命題的舞蹈,並把作品帶到我們的社區以至國內外,藉此重構日常空間。我們希望結集世界各地最有趣、最激進的想法,並連結背景殊異、出類拔萃的觀眾和參與者。我們致力為所有年齡層和不同能力的人士表演、編排舞蹈及健體課程,繼續推出啟發人心、魅力十足、與時並進的作品。

達斯汀.奧哈羅倫、阿當.威爾士
音樂

在組成A Winged Victory for the Sullen前,奧哈羅倫在洛杉磯獨立音樂圈地位顯赫,他醉心鑽研「新古典」,並為蘇菲亞.哥普拉《瑪麗皇后》配樂;威爾士則成立前衛嗡鳴樂隊Stars of the Lid。

2007年兩人首次在後台碰面,四年後A Winged Victory for the Sullen首張同名專輯面世,輓歌般的樂曲氣勢磅礡,包含七種不同的和聲音景,富有空間感。2014年為編舞家韋恩.麥奎格編寫《Atomos》,並於沙德勒之井劇院首次發表。作品推出後,邀演不斷,曾在巴比肯中心和皇家愛爾拔音樂廳演出,更為加里.勒斯培的驚悚片《瞳孔》配樂。

最近,奧哈羅倫專注製作電影音樂,並憑著《透明家庭》主題曲贏得艾美獎;憑著《漫漫回家路》(聯合配樂)獲奧斯卡和金球獎提名;以及為馬克.圖特爾陶布《拼圖情緣》配樂。威爾士亦為電視節目及電影作曲,作品包括金球獎得獎作《霍金:愛的方程式》(聯合配樂);劇情片《黃鳥》和《美國女子》;以及紀錄片《採鹽人》和《雲妮侯斯頓:永恆的天后》。

加里夫.費亞
音效

音效設計師,劇場作品聞名業界,憑著《哈利波特─被詛咒的孩子》、合拍劇團的《遇見上帝》,多次贏得奧利弗獎及東尼獎。為不同類型的活動設計音效,包括英國國立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大衛寶兒是》特展;獲英國名導丹尼.波爾邀請,負責2012年倫敦奧運會開幕禮。擅長在劇場、虛擬實境、展覽、廣告中巧用雙耳立體聲,包括Bose、富豪汽車及越野路華。虛擬實境作品曾在紐約翠貝卡電影節、奧地利維也納藝術節、辛丹斯電影節展出。

森.鍾斯
選角

曾任皇家莎士比亞劇團選角統籌;阿爾梅達劇院及威爾斯國家劇院的選角導演,為後者連續六年贏得獎項。目前正為艾瑪.萊斯的新劇團「聰明孩子」擔任選角導演。

曾為不同團隊效力,例如曼徹斯特國際藝術節、霓海、痴人妄語、共同經歷和英國巡迴;劇場則有「接觸」、布里斯托老域、巴庫皇家劇院、西約克劇場和謝菲爾德熔爐,以及倫敦的皇家宮廷劇院、老域劇場、新域劇場、漢普斯特德劇場。

倫敦西區製作包括伊恩.里克遜的《魔力》、《伊萊翠》、《雙姝怨》、《舊日時光》、《哈姆雷特》、《背叛》;大衛.格林德利的《旅途之末》、《跟隨羅切斯特夫人》、《晚餐》、《同窗之愛》、《誰憐寸草心》;參與彼得.霍爾爵士的多項乾草劇院製作等。

選角導演協會成員,以及皇家威爾斯音樂戲劇學院榮譽院士。

李偉能*
舞者(動態捕捉)

生於香港,17歲開始接觸現代舞。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及英國倫敦當代舞蹈學院,取得藝術碩士學位(當代舞)。

2015年回港後,加入不加鎖舞踊館成為駐團藝術家,並於2020年獲委任為副藝術總監,策劃一系列當代舞展演及交流平台,展開本地及海外關於表演藝術的對話;同時積極發展個人創作,嘗試以舞蹈介入不同領域的創作與表演,打開觀眾對舞蹈的想像。近年關注身體的經驗如何被閱讀、轉移及重現;對於植根在當代社會中富有表演感的日常生活狀態,提出疑問和反思。發表作品包括《回聲摺疊》(2016)、《世界(曾經)是平的》(2018)、《出竅》(2019)。

曾獲得香港藝術發展獎藝術新秀獎(2017)、菁霖文化藝術基金新晉編舞獎(2016)。委約創作單位包括香港藝術節「賽馬會當代舞蹈平台」、大館及詩篇舞集(澳門)。iCoDaCo 2018-20(國際當代舞蹈平台)成員之一,與另外五位來自歐洲的藝術家進行為期兩年的駐地、創作及巡演。

*承蒙不加鎖舞踊館允許參與是次演出

馬師雅
舞者(動態捕捉)

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取得舞蹈系學士(榮譽)學位,主修現代舞及編舞。在學時獲獎學金赴美參加美國舞蹈節(ADF),其間被William Forsythe Company選入Forsythe’s Project接受訓練。2012年再獲ADF編舞獎學金赴中國河南交流,並發表作品《Base-Line II》;2020年更獲香港舞蹈年獎「白朗唐新晉編舞獎」。

畢業後活躍於舞台演出,並積極嘗試不同媒介,與其他藝術家合作交流,包括香港藝術節、東邊舞蹈團、香港舞蹈團、多空間劇場和城市當代舞蹈團。自2009年成為城市當代舞蹈中心兼職導師,2016年起在香港演藝學院舞蹈學院擔任兼職導師,教授雙人舞技巧。近作包括香港藝術節「賽馬會當代舞蹈平台」《烏》與《點指》;東邊舞蹈團《Soulless》;城市當代舞蹈團《舞蹈青年2015》;多空間i-舞蹈節《樓上樓下》等。2019年《烏》獲選參與韓國首爾New Dance for Asia國際舞蹈節。2020年《點指》應邀到日本、新加坡等地作交流演出,同年憑此作獲提名香港舞蹈年獎傑出編舞。

謝菲.吉遜
聲演(忽必烈)

工作橫跨戲劇、電影、電視和電台,與皇家國立劇院、皇家莎士比亞劇團和英國廣播公司合作無間。曾與多位頂級導演合作,例如彼得.布魯克、彼得.霍爾、羅伯特.利柏殊、西蒙.麥伯尼、卡里斯托.畢托、崔佛.農恩和尼古拉斯.海特納,作品包括《哈姆雷特》、《奧賽羅》、《馬克白》、《暴風雨》、《高加索灰闌記》、《摩訶婆羅達》、《安東尼與克麗奧佩托拉》、《等待果陀》的維拉迪米爾、《凱撒大帝》、《在城市的叢林中》的施寧、《熔爐》的丹科夫。影視作品包括《星球大戰:原力覺醒》、《天使夜驚情》、《哈姆雷特的悲劇》、《瑪波小姐探案》、《骸骨與沉默》、《東區人》、《霍爾比市》、《急症室》、《格蘭其山》和《太空:1999》。

執導作品包括:《哈姆雷特》、《敢作敢為》、《青春的會面/視野》、《丹尼和深藍的海》、《路克的惡作劇》、《鮮花綻放的地方》、《赤裸士兵》、《非洲大道》及《隱形客》劇場版。

安德魯.亮
聲演(馬可孛羅)

曾在英國艾塞克斯大學東十五表演學院接受培訓。電視方面,最近在史提芬.費雅斯的迷你劇《問答》中與馬修.麥費狄恩合作,飾演基雲.杜夫一角,並在POP電視台的《公關教母》中,與蘇菲.奧康娜度和安娜.柏昆攜手演出。其他作品包括英國廣播公司的《異世奇人》、《手機店》和《謎案女王》。

舞台演出方面,曾在阿爾梅達劇院和品特劇院上演的《中美共同體》中亮相,此劇榮獲2013年倫敦標準晚報戲劇獎的最佳話劇獎。此後在雪菲爾市克魯斯布劇院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和皇家莎士比亞劇團的《六月雪》中登場。

電影演出則包括在《輕輕搖晃》中飾演主角賓.韋沙索的戀人,還有史提芬.史匹堡的《挑戰者1號》。此外,將於2021年上映的迪士尼《101斑點狗》外傳電影《Cruella》中,飾演愛瑪.湯遜的助手。

黃詠詩
粵語配音導演

香港著名舞台劇演員及編劇。於香港演藝學院先後取得學士及碩士學位。主要作品有《香港式離婚》、《破地獄與白菊花》、《賈寶玉》、《三國》、《恨嫁家族》、《聊齋》、《胎Story》等;曾獲香港舞台劇獎最佳劇本、香港電影金紫荊獎最佳編劇、香港舞台劇獎最佳女主角(喜/鬧劇),並獲提名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最近憑音樂劇《三生三世愛情餘味》獲香港舞台劇獎最佳填詞。

高翰文^
粵語配音(忽必烈)

自1986年加入香港話劇團以來,已演活了過百個老中青、古今中外的角色。除演出外,亦經常參與幕後配音工作,是不少卡通人物的指定配音員,如《百寶狗先生與細蚊:時光機大歷險》的百寶狗先生、《史力加3》的魅力王子、《美女與野獸》的野獸、《湯瑪士小火車》、《北極快車》等,亦曾在迪士尼頻道《大熊貝兒藍色的家》中為大熊貝兒一角配音和主唱過百首兒歌。

^承蒙香港話劇團允許參與是次演出

趙增熹
粵語配音(馬可孛羅)

擔任作曲、編曲、唱片監製及電影配樂逾三十年,曾合作的歌手多不勝數,監製歌曲在各大流行曲頒獎禮獲多項專業推介及獎項,更是多位香港及亞洲巨星演唱會的音樂總監。

流行作品以外,同時監製卡通片作品的配唱工作,包括迪士尼電影《魔雪奇緣 1&2 》、《玩轉極樂園》、《反斗奇兵3&4》的主題曲(廣東語版);亦曾參與電影《太空奇兵・威E》的配音工作,以及為康文署「WeWeWebWeb合家歡」節目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