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Background
毒性楊花

毒性楊花

吳瀚生
毒性楊花

毒性楊花

吳瀚生
毒性楊花

毒性楊花

吳瀚生
毒性楊花

毒性楊花

吳瀚生
毒性楊花

毒性楊花

吳瀚生
毒性楊花

毒性楊花

吳瀚生
毒性楊花

毒性楊花

吳瀚生
毒性楊花

毒性楊花

吳瀚生
Artsnap Artsnap
葵青劇院黑盒劇場
9-10.11 (五-六)8pm
11.11 (日)2:30pm
$150
節目全長約60分鐘
英語演出,附中文字幕
Sense Sense

設計概念

毋忘她或他


亦男亦女的楊金秀,崛起於國共內戰,曾是中緬交界叱咤一時的軍閥,為鞏固兵力大舉種植及走私鴉片,從此世界毒窟金三角逐漸形成。活躍於歐洲的香港/澳洲藝術家Royce Ng創作的鴉片博物館三部曲之二《毒性楊花》,從傳奇人物管窺亞洲民族發展。演員將置身於玻璃三角體舞台,夢囈般與全息圖像對話,無視穿插其中的日式情性怪誕動漫。


相關資料

每場演出均設演後分享會
Co-produced by: The National Museum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Art, Korea, Kampnagel Hamburg, Hong Kong New Vision Arts Festival, Zürcher Theater Spektakel


Eaton

特別鳴謝逸東(香港)──《毒性楊花》在2018年3至4月期間於逸東(香港)藝術家駐場計劃期間構思
閱讀更多

鴉片戰爭成為「新視野藝術節」主角
由雕像引申的三部曲

《毒性楊花》由香港/澳洲藝術家吳瀚生創作。

2015年某天,吳氏在紐約唐人街看到一尊雕像,看上去似是個中國古代人物,底部有塊石碑刻著「不要吸毒」。

那是一尊林則徐的雕像。他是清朝(1644-1912)的官員,為人熟知的是他1839年發起反鴉片運動,以及他在第一次中英鴉片戰爭裡的角色。

吳氏受這次偶遇啟發,開始研究鴉片戰爭的歷史,繼而創作「鴉片博物館」三部曲,研究罌粟在全球政治中的角色。 他在「微藝進行中」呈獻鴉片博物館三部曲的第二部——《毒性楊花》,於11月9日至11日在葵青劇院黑盒劇場上演。

鬼魅毒窟軍閥回歸

《毒性楊花》聚焦在一個歷史人物上——亦男亦女的楊金秀,她是五、六十年代金三角鴉片走私的關鍵人物。

「Zomia」是阿姆斯特丹大學歷史學家Willem van Schendel提出的地理術語,所指的是楊氏活躍的地區。

吳說:「(楊金秀)是個有趣的人物,生活態度不拘一格,在政治上亦然,(因為)她在冷戰期間為國民黨工作……同時接受美國中情局的資金。」

楊金秀來自一個與大中華帝國淵源甚古的宗族。

當時她於現在的緬甸一帶組織了果敢族軍隊,人數過千,人稱楊花子弟;軍隊當時操控鴉片貿易路線,橫跨途經的低地和高地區域。

即使已婚並育有一子,楊與許多女演員和女歌手有染,廣受熱議。

吳氏說:「她作為一名女性、作為整個軍隊的首領,男性打扮而且仍為當時世俗所接受,的確令人難以置信。」

他說,楊不拘一格、靈活多變,「正好吸引更多人認識亞洲的鴉片歷史」。

吳氏為這次創作進行了為期六個月的研究,他到訪緬甸、泰國和老撾三國以及周邊的地區,參觀與鴉片貿易有關的公私營博物館。

他還在坎培拉的澳洲國立圖書館找到一份由楊的親屬撰寫的文件。

吳氏說:「她的兒子還健在,住在清邁。我設法找他,後來知道他不想讓人找到,所以我尊重他的意願沒有找他。」

吳氏並強調無意在演出中替楊說話,故事的焦點將會是鴉片。

《毒性楊花》帶領觀眾踏上視聽之旅,使用十九世紀英國的「佩珀爾幻象」技術來呈現視覺效果。

吳氏說:「我主要從事視覺藝術,經常使用3D動畫為創作媒介。我和我的團隊合力創造了一個金字塔,它的兩側由反射率高的全息圖像材料製成。

「然後再把我的動畫從上面投映到另一個屏幕上,金字塔側面和屏幕上方投映下來的影像之間會形成一個角度,這樣金字塔中心就會出現全息圖。

「這個三角結構與金三角這個主題互相呼應。」

吳氏會坐在金字塔中講述故事,伴隨著專門為節目創作的超現實電子音樂。

起初,他的三部曲是南韓國立現代美術館委約的,《毒性楊花》前的第一部曲《吸血鬼岸信介》是另一部視聽敘事作品,主題是滿洲國這個日本傀儡國,反映當時鴉片販賣和性剝削的情況非常嚴重。

作品題材敏感,觸到日本的痛處,因而遭日本禁演。

不過,也別期望《毒性楊花》會是一堂全面的歷史課。

吳氏說:「我並不會提供任何答案,或任何關於這時代的明確歷史記錄。

「敘事非常簡短,而且明確地在某一點中止。我只會集中於楊金秀一生的首四十年。

「這可說是捉弄觀眾,帶他們進入這個故事中的世界,激發他們的興趣。」

《毒性楊花》九月底在首爾首演,並剛剛在德國漢堡完成演出。

三部曲最終章的內容仍是未知之數。

吳氏說:「理論上,第三部分是關於香港的,不過我還沒開始研究。」

不過,最終章的內容其實有跡可尋:他最近閱讀的資料中,有一本書題為《坐擁香港所有鴉片的人》。

[節錄自〈鴉片戰爭成為「新視野藝術節」主角〉,《南華早報》,2018年10月19日。]
回到最上
讀取中